咨詢熱線:
027-88933327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公司簡介
文化理念
企業風貌
發展歷程
企業宣傳片
產品中心
耐壓設備
繼電保護測試儀
SF6測試儀器
變壓器檢測儀
斷路器(開關)測試儀器
互感器計量檢測設備
蓄電池檢測
電能計量檢定裝置
避雷器及絕緣子測試儀
電容發電機檢測設備
石油化工儀器
電纜故障測試儀
絕緣兆歐表
其他電測產品及附件
新聞動態
企業新聞
最新公告
行業動態
技術文章
技術支持
解決方案
校準證書
近期業績
聯系我們
企業位置
人才策略
售后服務
旗下網站
高壓檢測儀器
計量檢測儀器
蓄電池檢測儀器
人力資源
新聞動態
News
企業新聞
最新公告
行業動態
技術文章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如果您對我們產品有任何疑惑和問題歡迎撥打咨詢熱線
行業動態
您的位置:
主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動態
>
回顧 | “十三五”跌宕起伏的發電行業經歷了什么?
更新時間:2020-11-18 點擊次數:
次
摘要:一些發電企業抓住新電改、能源轉型、經濟結構優化的新機遇, 積極穩妥地進入電力“新業態”。如清潔熱源供熱、
燃煤耦合
生物質發電、藍色海洋納米發電,分散式、低風速與海上風電,光熱發電;氫能、充電樁、天然氣水合物、智慧能源項目、綜合能源服務;
分布式能源
、配售電業務、微網、泛能網、能源互聯網;碳捕集、碳資產與綠證交易、能源金融服務;儲能、智能高效熱力網、天然氣銷售與管網等。目前,能源電力系統,呈現能源基礎設施互聯、能源形式互換、能源技術數據與信息技術數據互用、能源分配方式互濟、能源與消費商業模式互利的新格局。例如,新能源大發展,給儲能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風電+儲能有利于平滑輸出,風光+儲能有利于調節輸出,火電+儲能有利于輔助調頻。近三年,我國電化學儲能發展迅速,占國內儲能裝機2017年為1.35%,2018年為3.43%,2019年達到159.23萬千瓦,增長為4.9%,全國儲能累計裝機3230萬千瓦,占全球18%,儲能發展方興未艾。
(來源:能源雜志微信公眾號,ID:energymagazine,作者:陳宗法)
“十二五”,以五大為代表的發電行業著力“一次轉型”, 大力發展煤炭、金融、科技、風(光)電產業,建設綜合能源集團,再加煤炭市場低迷下跌,經營業績“逆勢上揚、單邊大漲”,成為2002年電改以來形勢最好時期,也成為全國工業企業的一抹“亮色”。
那么,進入“十三五”,宏觀經濟、政策導向、改革舉措、市場環境等因素出現了什么變化?發電行業的發展呈現出什么新的特點?經營業績又出現了怎樣的走勢呢?回眸“十三五”,發電行業可謂風雨兼程,跌宕起伏,不禁讓電力人感慨萬千:“陽光總在風雨后”。
宏觀環境:電力消費趨緩,發電利好不多、利空多
新常態貫穿整個“十三五”。由于經濟減速、結構優化、動力轉換,2016-2019年我國GDP增長“破7”,分別為6.8%、6.9%、6.7%、6.1%。特別是2020年受新冠疫情、中美對抗、世界經濟萎縮的沖擊,我國經濟進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GDP前三季僅為0.7%,IMF預計全年1.9%,實際將完成 2%以上,盡管我國將成為全球唯一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仍顯著低于正常年份的增長。
我國能源消費2016-2019年年均增長只有2.7%,預計“十三五”為2.5%。同樣,全社會用電量前4年年均增長6.1%,預計“十三五”為5.5%,兩者均大幅低于“十一五”“十二五”的增長水平。
能源電力消費增速減緩,從社會角度看是進步,但從發電企業角度看,則意味著電力需求下降、產能趨于過剩、市場競爭加劇,意味著社會用電量的增長將更多地依賴電氣化、電能替代、新能源車普及,意味著發展空間壓縮、傳統的規模擴張方式必須向高質量發展方式轉變。正因為如此,倒逼“十三五”發電行業必須轉型創新。
在習主席“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指引下,十九大提出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十三五”期間,國家不僅推出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而且還推出能源發展、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及配套子規劃,描繪了中長期發展藍圖,并明確了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煤內;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5%以上、煤炭占比58%以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27%。全國發電裝機20億千瓦,年均增長5.5%。非化石能源裝機7.7億千瓦,占39%;煤電裝機控制在11億千瓦內,占比降至55%”,充分體現了綠色發展、清潔轉型的戰略趨向。
同時,國家除了建立煤電建設風險預警機制,推出取消、緩核、緩建“三個一批”項目,淘汰落后產能,實行峰值管控外,還對煤電環保政策層層加碼。一是限期完成煤機超低排放改造、節能改造、靈活性改造9.8億千瓦;二是實施世上最嚴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并率先對火電實施排污許可證,排污費改征環保稅;三是推出碳排放強度控制政策,要求二氧化碳排放全國單位火電發電量、單位發電量分別控制在865、550克/千瓦時,啟動碳排放份額的分配和碳交易市場;四是嚴格執行煤電項目取水、用水、水效、廢水控制政策;五是設置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配額,開展可再生能源綠證核發、認購;六是開展嚴格的中央環保督察、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環保要求日益嚴苛、環保成本增加是煤電“十三五”面臨的重大挑戰。
此外,為穩增長,“降低用能成本”成了“十三五”國家重要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近年來,降低電價政府、市場雙管齊下,力度之大史上罕見。一方面,政府直接下調各類電源的上網電價。除了燃煤標桿電價下調,也調整了對新能源一味鼓勵的政策。另一方面,通過新電改市場化交易降價。以某發電集團為例,2016-2019年綜合交易電價分別比標桿電價每千瓦時降低6.3分、4.7分、5.2、4.2分。“十三五”用電成本的下降,以電力企業直接減收為代價,但確實提升了工商企業競爭力,減輕了我國經濟下滑的壓力。
當然,“十三五”國家對發電行業也采取了一些正向激勵政策。如允許水電、核電超前規劃,適度加大開發;鼓勵“兩個替代”以及“源網荷儲一體化”“風光水火儲一體化”發展;穩定可再生能源價補機制和核電、氣電、跨省跨區送電等價格形成機制;明確煤電環保電價政策不變;市場機制形成煤機參與調峰、調頻、備用、黑啟動等輔助服務價格;對煤機利用小時嚴重偏低的省份,可建立容量補償機制。另外,針對煤炭去產能形成的供應短缺、煤價暴漲的“后遺癥”,國家也開展了“控產量、保長協、穩煤價、抑消費、調進口”“構建鐵路大通道運輸網”等一系列調控。
改革驅動:三大改深刻影響著發電行業
“十三五”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期,改革達1500項之多。其中:供給側改革、新一輪電改、國企改革等“三項”重大改革,盡管政出多門,目標差異,但到了發電企業層面均需貫徹落實,給發電行業營商環境、經營業績、體制機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 供給側改革
“十三五”期間,供給側改革從煤炭擴大到煤電領域。到2019年底,煤炭去產能10億噸任務已完成,煤礦減少到5,800處,平均產能提高到92萬噸/年。但晉陜蒙新四省區呈現“煤礦少,單產高,區域集中,應急調運難”等特點,導致“十三五”煤價前期大幅度反彈、呈“廠”型波動,后期高位震蕩、小幅回落,最終救起煤炭、傷及煤電,煤炭行業大幅增盈,煤電再現行業性困難。
同時,為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16部委采取了淘汰落后產能、清理違規項目、嚴控新增產能、加快煤機升級改造、規范自備電廠管理等一系列舉措,共淘汰3500萬千瓦,停緩建1.5億千瓦,合計1.85億千瓦,保證2020年完成“煤電裝機控制在11億千瓦內,占比降至55%”的目標沒有問題。盡管短期對煤電企業產生不小的影響,但煤電投資與裝機增速的連年下降,促使煤電利用小時短期止跌回升,“三棄”現象逐年好轉。
2. 新一輪電改
2015年以9號文正式推出,其主要內容為“三放開、一獨立、三強化”,意味著市場競價揭開大幕。發用電計劃加速放開,電力市場的主體數量、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中長期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進行了試點、探索,工商業用戶不僅增加了選擇權,更分享了電改不斷釋放的紅利。2016—2019年全國市場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由19%大幅增加到39%,其中:云南、蒙西、江蘇、青海接近或超過50%;煤電上網電量市場化率高達56%。預計2020年全國市場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將超過50%。由于產能過剩,競爭激烈,電力交易價格普遍低于標桿電價,盡管后期降幅收窄,但因市場化率大幅提高,發電企業減收仍在持續。2016—2019年某發電集團四年累計減收397億元,是同期利潤393億元的1倍還多。
目前,新電改正在途中,也存在行政干預、捆綁交易、單純降價、市場壁壘、配電受阻、監管不力、現貨與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滯后等問題。但不可否認,新電改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發電企業,第一次真正比拚的是市場競爭力,對經營理念、投資決策、安全運維、商業模式、客戶服務等產生重大而又深刻的影響,促使發電企業由單純生產型向綜合能源供應商轉型。
3. 國企改革
“十三五”,國資委積極推動“1+N”國企改革政策落地,2016年推出十項改革試點,2020年部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
2017年,國資委根據國辦《關于推動央企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提出的鞏固加強、創新發展、重組整合、清理推出等“四個一批”,為解決央企布局存在的“多、散、低、同、長、重”問題,決定將國電、神華重組為國家能源,引起業內外的熱烈議論與廣泛關注。這次跨界大重組,突破了電力、煤炭產業界限,有利于形成煤電路港航產業鏈,發揮產業協同優勢、推動轉型升級;有利于緩解煤電矛盾,形成收益、風險對沖機制,穩定業績預期,從而增強核心競爭力,爭創世界一流企業。
2019年,國資委針對15省區煤電企業整體虧損、資產負債率高、經營困難的問題,決定用3年時間開展央企重點區域煤電資產整合。首先在西北開展試點,確定華能牽頭甘肅、大唐牽頭陜西、華電牽頭新疆、國家電投牽頭青海、國家能源牽頭寧夏,以優化資源配置,淘汰落后產能,減少同質化競爭,“整體減虧超過50%”,促進健康可持續發展。
結果引起很大爭議,當時有學者認為與新電改目標相悖,容易形成寡頭壟斷、操縱市場,不利于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體系。但目前仍在組織實施,有關各方正在協商推進,整合效果有待進一步觀察。
市場變化:系統性風險總體偏高
“十三五”發電行業市場化程度提高,競爭特征更加明顯,面臨的市場環境復雜多變。貨幣市場、并購市場、境外市場、人才市場對發電行業雖有影響,但有利有弊,總體影響不大。但電力市場、煤炭市場的影響則是決定性的,總體系統性風險偏高。
1. 電力市場
社會用電需求減緩、新增裝機不斷增加、產能普遍過剩仍是發電行業的風險源,是改善營商環境的重中之重。據統計,社會用電量增長“十五”13%;“十一五”11.1%;“十二五”6.27%;“十三五”預計5.5%。其中:2016年5.0%,2017年6.6%,2018年8.4%,2019年4.4%,2020年1-9月1.3%、預計2.8%。相應地,2016-2019年全國發電利用小時平均為3815小時,比“十二五”4414小時下降14%、減少599小時。其中,反映市場供需關系最具代表性的火電利用小時連年下降、低水平震蕩,2016-2019年平均4261小時,比“十二五”4861小時下降12%、減少600小時,遠低于5000-5500的設計利用小時,與本世紀以來最高的2004年5991利用小時更是相去甚遠。2020年的情況更不容樂觀,全國發電利用小時1-9月2758小時,同比下降98小時;火電1-9月3047小時,同比下降127小時。
因此,電力市場競爭激烈,如何開展市場營銷、制定交易策略,構建發配售產業鏈、提供綜合能源服務,力爭發電量達到“三同”水平、市場電量超過裝機占比、綜合電價降幅收窄,實現增產增收成為當前發電企業最大的難題。
2. 煤炭市場
煤炭供需狀況、煤價漲落,直接影響煤電企業的盈虧;“煤電過半”的電源結構,仍左右著發電行業整體的盈利水平。“十三五”期間,隨著退出、減量重組10億煤炭過剩產能任務的推進、限產以及安全、環保的嚴格監管、督查,煤炭市場一改“十二五”單邊下跌的頹勢。2016年,5500大卡噸煤綜合均價較年初大漲59.8%;2017年,供需緊張,漲到650-700元,導致入廠標煤單價同比上漲34%,全國增加電煤采購成本2000億元;2018年,前緊后緩,供需趨衡,煤價高位震蕩,維持在571-635元;2019年,供需平衡,小幅回落,平均降到576元,比上年降低19元;2020年,漲少跌多,1-9月央企煤電板塊入爐標煤單價同比下降48元。總體而言, 2016-2017前兩年“供需緊張、大幅反彈、廠型走勢、居高不下”,2018-2020后三年“產能釋放、供需趨衡、高位震蕩、小幅回落”,煤炭市場綜合均價都超過國家規定500-570元/噸的綠色區間,發電燃料成本整體高于“十二五”同期水平,導致煤電企業盈利基石松動,中期再現大面積虧損。
行業轉型:符合“十三五”電力規劃預期
1. 綠色發展,清潔轉型。
“十三五”,發電行業更加注重清潔轉型,加快綠色發展步伐,特別是風光電實現了超越式發展。到2019年底,我國發電裝機達到20.1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裝機8.2億千瓦,占比41%,較2015年提高5.8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從2015年的12.1%提高到 2019年的15.3%;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增量占全社會用電增量的49.5%。特別是風光電,雙雙超過2億千瓦,占比均超10%;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2.4%、48.5%,遠超7.1%的全國裝機年均增速,成為發展的最大亮點。目前,我國能源清潔轉型成效顯著,如國家電投清潔裝機占比超過50%,光伏突破2000萬千瓦;國家能源風電裝機突破4000萬千瓦,世界第一;青海開展“綠電15日”活動,成功實現全清潔能源連續供電;北京基本實現“無煤化”,清潔能源占比超過96%;山東第一個發布氫能省級規劃;張家口成為國家一個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可以預見,清潔能源成為主體能源不再遙不可及。
2. 峰值管理,煤電減速。
“十三五”,煤電告別了傳統的規模擴張階段,與新能源快速發展形成很大的反差,進入了“投資下降、增速減低、淘汰落后、升級改造、重組整合、結構優化、提質增效”的減量發展階段,走上了“少新建、多延壽”的路子。到2019年底,煤電裝機完成10.41億千瓦,年均增速3.7%,比全國裝機年均增速7.1%低了3.4個百分點;每年新增裝機從“十二五”5000萬千瓦以上下降到目前3000萬千瓦左右,預計“十三五”將少投9300萬千瓦以上。而且,“兩個占比”持續下降,煤電裝機占比下降到52%,煤機發電量占比下降到62%。預計到2020年底,煤電裝機完成10.8億千瓦,可以較好地實現控制在11億千瓦內的目標。此外,機組結構持續優化,熱電聯產機組、超超臨界機組、超低排放機組比例明顯提高。
3. 抓住機遇,介入新業態。
一些發電企業抓住新電改、能源轉型、經濟結構優化的新機遇, 積極穩妥地進入電力“新業態”。如清潔熱源供熱、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藍色海洋納米發電,分散式、低風速與海上風電,光熱發電;氫能、充電樁、天然氣水合物、智慧能源項目、綜合能源服務;分布式能源、配售電業務、微網、泛能網、能源互聯網;碳捕集、碳資產與綠證交易、能源金融服務;儲能、智能高效熱力網、天然氣銷售與管網等。目前,能源電力系統,呈現能源基礎設施互聯、能源形式互換、能源技術數據與信息技術數據互用、能源分配方式互濟、能源與消費商業模式互利的新格局。例如,新能源大發展,給儲能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風電+儲能有利于平滑輸出,風光+儲能有利于調節輸出,火電+儲能有利于輔助調頻。近三年,我國電化學儲能發展迅速,占國內儲能裝機2017年為1.35%,2018年為3.43%,2019年達到159.23萬千瓦,增長為4.9%,全國儲能累計裝機3230萬千瓦,占全球18%,儲能發展方興未艾。
4. 規劃目標,大多符合預期。
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到2020年23項目標任務。根據目前完成的情況評估,其中:人均裝機、煤電、常規水電、非化石能源消費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現役煤機平均供電煤耗等9項指標符合規劃預期;總裝機、非化石能源裝機、太陽能發電、風電、生物質發電、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煤電裝機比重等10項指標提前超額完成;以上兩類合計占83%。滯后規劃進度的只有抽蓄裝機、核電、氣電、充電樁等4項,只占17%。
經營業績:前降后升,V型反彈
“十三五”,受宏觀經濟、政策導向、改革舉措、市場環境、發展成果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發電行業整體業績呈現“前降后升,V型反彈”走勢,在2015年業績“置頂”的基礎上,表現為2016年“腰斬”、2017年“跌地板”、2018年“坐起”、2019年“前行”、2020年“奔小康”。
——2016年“腰斬”。由于火電標桿電價政府下調3分/千瓦時,煤價下半年大幅反彈,新電改市場交易電價下降等因素的影響,經營業績開始“坐滑梯”,規模以上發電企業實現利潤(下同)2608億元,比2015年3479億元下降25.4%,其中:火電板塊利潤下降43.54%。
——2017年“跌地板”。由于煤價漲至高位,全行業增加電煤采購成本2000億元,火電板塊虧損面超過60%,非電產業、清潔能源成盈利主角,再現行業盈利模式“不正常”“不合理”,盈利增長“逆大勢”,盈利水平“不理想”。實現利潤1763億元,同比下降32.4%,其中:火電只有207億元利潤,同比下降83.3%。與13.3萬億資產規模極不匹配,與全國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1%形成很大反差。下半年,有關部門不得不取消、降低政府性基金及附加,騰出電價空間用于提高標桿電價,緩解火電的經營困難。
——2018-2019年“坐起、前行”。發電行業抓住2018年宏觀經濟企穩、用電量快速增長8.4%、“三棄”現象持續好轉的有利時機,大力開展市場營銷,增產增收;利用2018-2019年“產能釋放、供需趨衡、高位震蕩”的煤炭市場積極開展集約采購,降本增效。同時,電力市場競爭回歸理性,交易電價降幅收窄,上調火電標桿電價翹尾影響,再加金融等非電產業、清潔可再生能源利潤貢獻的顯著增加,2018、2019年實現利潤2210億元、2876億元,分別增長23.8%、28.4%。其中:火電利潤分別為323億元、680億元,實現了恢復性增長。
——2020年“奔小康”。發電行業克服疫情沖擊、經濟下行、用電量減少、市場電量擴大等不利因素,抓住電煤、天然氣市場“小幅回落”與資金市場寬松的窗口期,堅持外拓市場與內控成本并舉、資本運營與生產運營并重,加強考核、過程與目標的統一。1-9月,清潔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7.3%,煤電平均入爐綜合標煤單價同比下降48元/噸,對沖了發電量增速下降的影響,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6.5%,其中:火電利潤增長41%。可以預見,2020年發電業績增長將走在全國工業企業前列。
總之,“十三五”發電行業發展目標大多符合預期甚至提前超額完成,經營業績V型反彈、理想收官、實現“小康”,但盈利總額與裝機、資產規模增長不匹配,整體盈利水平不如“十二五”。特別是煤電經營形勢嚴峻,再現行業性困難。“十四五”,發電行業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市場化改革過渡期、能源清潔轉型期、全球經濟萎縮期,如何按照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部署以及“碳中和”的遠景目標,在危機、挑戰、變革中尋找機遇,在“綠、下、外、新”四字上下功夫,繼續實現轉型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將是全體發電人需要破解的共同課題。
原標題:深度好文 | “十三五”回顧:跌宕起伏的發電行業經歷了什么?
上一篇:
國務院:積極推動電力裝備開拓國際市場
下一篇:
國家電網收購智利第一大配電公司
相關文章
【盤點】近10年,電力行業工資有何變化?增
06-17
業內專家指出 碳市場“擴容”時機尚不成熟
06-16
“十四五”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的挑戰
06-15
籌謀電力系統轉型發展之道
06-07
用電指標明顯走低!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
06-06
圖解漫畫|新型電力系統是個啥?
06-02
浙江寧波供電公司實現“以電定碳”!電力數
06-01
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提升監管效能 推動
05-31
為電力行業注入數字新動力:中國能源研究會
05-30
“十四五”能源治理:現代、高效、協同缺一
05-09
公司總部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徐東二路
電話:027-88933327
武漢華電科儀電氣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基地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金潭路2號
電話:027-88933327
友情鏈接
中國南方電網
國家電網
中國電建
華電科儀
公司簡介
文化理念
企業風貌
發展歷程
企業宣傳片
產品與服務
耐壓設備
繼電保護測試儀
變壓器檢測儀
互感器計量檢測設備
蓄電池檢測
更多...
資料中心
產品視頻
產品說明書
技術文章
產品證書
官網手機站
微信公眾號
旗下網站
高壓檢測儀器
計量檢測儀器
蓄電池檢測儀器
版權所有:武漢華電科儀電氣有限公司 www.kcj88.com Corporation. 鄂ICP備11010568號-3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3127號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国产精品综合AV一区二区不卡,国产愉拍刺激视频在线观看,久久久久国产综合AV天堂
一级a一片久久久精品网络 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看
|
日韩中文字幕网先锋资源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
伊伊综合网在线视频免费
|
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