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88933327

聯系我們

如果您對我們產品有任何疑惑和問題歡迎撥打咨詢熱線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現狀、發展趨勢及其對電力行業的影響

更新時間:2021-08-25   點擊次數: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下文簡稱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交易,發電行業成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納入重點排放企業2162家,覆蓋46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公司智庫梳理碳市場相關信息,分析碳市場對電力行業的影響,并對公司布局碳市場、電力市場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一、全國碳市場建設背景
01 建立碳市場的必要性
       碳排放定價機制是實現社會清潔低碳轉型的重要手段。各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一般分為三類:命令控制、經濟刺激、勸說鼓勵。其中,經濟刺激型手段由于靈活性好、持續改進性好受到各國青睞,而碳定價機制是最重要的經濟刺激手段。我國目前采用碳排放定價(碳定價)機制,一是能適應國內的“雙碳”目標的需要,我國統籌碳減排和經濟社會發展難度大,有效的碳價信號可以引導資源合理配置、激勵企業轉型升級、降低社會總減排成本。二是能適應降低國際碳關稅風險的需要,歐洲屢次重提“碳邊界”問題,各國碳排放密集型產品將來極有可能在國際貿易中被征收碳關稅,碳定價機制建立對我國參與國際氣候談判尤為重要。
       碳市場是實現碳定價的有效工具。碳定價機制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政府采用強制型手段開征碳稅;另一種是市場手段,即建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碳稅是由政府指定碳價,總碳排放量具有不確定性,而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由政府確定總排放量,碳價形成市場化。開征碳稅更適用于管控小微排放端,而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則適用于管控排放量較大的企業或行業,我國目前采用的市場手段。
02碳市場相關的幾個基本概念
       碳市場:是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做商品來進行買賣,需要減排的企業會獲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額,成功減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額,超額排放則要在碳市場上購買配額。根據清繳履約要求,納入碳市場的單位每個履約期必須清繳與其實際碳排放量等量的配額。
       碳排放配額:即企業獲得的碳排放額度,初期由生態環境部免費發放。企業碳排放配額采用基準法確定,即生態環境部通過行業的歷史排碳強度確定一個基準線,結合企業的產能情況確定企業的碳排放額度。發電企業配額計算公式:機組配額總量=供電基準值*實際供電量*修正系數+供熱基準值*實際供熱量。歐洲EU ETS碳市場配額采用總量分解法確定,較我國基準法更嚴格。
       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經國家發改委備案并在國家注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能夠產生CCER的項目主要包括風電、光伏、水電、生物質發電等。2017年CCER項目備案暫停,存量約3000萬噸仍在各大試點交易。CCER可1:1抵消碳排放配額,但是重點排放單位最多抵消配額的5%,上海只允許抵消3%。截至2021年3月,全國八個碳排放交易權試點CCER累計成交2.8億噸,價格在20-30元/噸波動,上海位列成交量榜首,廣東緊隨其后。目前CCER還未納入全國碳市場,待市場成熟后將納入。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政府制定強制的可再生能源消納目標,并依賴配額機制降低開發成本。一般包括小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地熱、潮汐等?稍偕茉聪{保障政策一定程度上補位了碳價機制的缺失,實現了可再生能源的優先發電。
       綠色證書(綠證):又稱可再生能源交易證書,是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具體落地。綠證是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計量,1MWh為一個綠證,反映配額承擔主體的履約情況。綠證一般是由清潔電力生產商出售給電力供應商或銷售商。綠證政策緩解了可再生能源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補貼資金不足問題,承擔了部分碳市場的功能。
       用能權交易市場:是指在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控制的前提下,用能單位經核發或交易取得、允許其使用或投入生產的綜合能源消費量權益。用能權有償使用的目的是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促進企業節能減排、轉型升級,推動綠色發展。
       碳排放測量: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測量,即把在線監測的儀器放在電廠煙氣的出口測量氣體排放量,目前國內沒有采用;二是間接測量首先測算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再根據經驗或實測得到元素的含碳量,將兩者相乘得到碳排放量。目前碳市場采用的是間接測量法來衡量。
二、全國碳市場及上海碳市場試點概況
01全國碳市場的現狀
       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2011年國家發改委發文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隨后北京、上海等八個試點碳市場先后啟動;2017年在各試點碳市場運行穩定之后,開始籌建全國碳市場框架,明確上海承擔全國碳市場交易系統建設和運維;2021年7月全國碳市場啟動。
       全國碳市場建設采用“雙城”模式,上海負責交易系統建設,湖北武漢負責登記結算系統建設。發電企業(含其他行業自備電廠)在2013-2019年任一年排放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綜合能源消費量約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即被納入配額管理名單參與市場交易。初期以電力行業(純發電和熱電聯產)為突破口,到“十四五”末將石化、鋼鐵等八大高排放行業全部納入,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的企業不再納入地方碳市場試點中,不可參與地方碳市場交易。
       碳市場碳排放數據需要由獨立第三方核查確定。全國碳交易市場采用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制度(MRV體系),企業履約需通過自身碳盤查及第三方機構碳核查進行排放量審核。企業自身進行碳盤查的工作費用在12萬至18萬元/次,單次碳核查費用在3萬元/次左右。目前全國碳市場的第三方碳核查機構一般由省級政府直接指定或者通過招投標方式選取,以上海為例,投標碳核查項目需滿足具有10人以上固定核查人員、核查企業不少于30家等條件。
       目前全國碳市場運行良好,碳價高于預期但成交量不足。7月16日全國碳市場開市當日成交量410萬噸,成交額2.1億元,收盤價51.23元/噸。首日成交價高于業內預測的30-50元,雖然后續碳價持續攀升,但成交量從第二個交易日之后開始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當前配額均為免費發放,且配額總量普遍充足,在碳配額升值預期中出現了“價升量跌”的情況。
       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后仍面臨著一些挑戰。國內各碳市場試點運行過程中存在市場交易不活躍、試點區域冷熱不均、價格發現作用相對較弱等問題,全國碳市場與各試點運行規則、配額發放機制相似,正式啟動之后仍會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一是尚未明確的碳減排總量目標難以穩定碳市場預期。在習總書記作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承諾之前,我國強調碳排放強度而非碳排放總量,目前尚未明確碳排放總量目標,而該目標的設定直接影響著全國碳市場配額的發放,配額“先松后緊”的市場預期極有可能將風險留給未來,難以釋放有效的碳價格信號。二是平衡區域發展與市場化碳價存在困難。全國碳市場實行統一碳價,不同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與資源稟賦差異較大,各地不同時序的碳達峰、碳中和符合實際情況,但對全國碳市場統一運行是個考驗。如果總量目標和區域間配額發放方式不合理將造成碳價的大幅波動。
02全國碳市場未來趨勢
       考慮經濟發展與環境的平衡,國內區域發展和產業發展、市場價格機制和數據體系的復雜性,全國碳市場將呈現以下趨勢。
配額總量逐漸收緊,有償分配比例有所增加。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根本目的是減少碳排放,在碳市場運行的初期平穩渡過后,為了更好的發揮其調控作用,碳排放額度的分配會逐漸收緊,適時引入配額有償分配方式,并一定時間后與碳排放總額絕對值掛鉤,加速收緊配額,碳價會因供給縮減逐步提升。
       CCER等抵消機制將逐步完善。從碳市場試點經驗來看,當前的CCER市場缺乏價格發現機制,交易價格與碳配額價格相差較大,未來全國碳市場需進一步完善CCER交易機制與定價標準,同時應開發出更多可利用的項目種類充分發揮減排潛力,并明確市場準入條件,完善抵消流程,并加強風險防范。
03 上海碳市場試點的基本情況
       上海碳市場總體運行效果良好,電力行業是上海碳市場重要的交易參與方。上海碳交易試點市場中電力企業約20家,僅占上海碳交易市場主體總量約3%,但電力行業各年度累計現貨成交總量約占上海現貨成交總量的18%,是上海各納管行業中交易量最大、活躍度最高的行業。目前上海的發電企業已從上海碳市場轉入全國碳市場交易,未來1-3鋼鐵、化工等八大耗能行業也將逐步從各大試點碳市場轉入全國碳市場。
目前上海生態環境局正在牽頭籌備上海“碳普惠”工作,更聚焦推行消費側的減碳舉措,將上海市民的各項減碳行為包括綠色出行、簡約包裝、垃圾分類等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出來,轉化為個人賬戶里的“碳積分”,再通過對接上海碳交易市場、各個商業消費平臺獲得獎勵。
三、碳市場發展對電力行業的影響
       碳市場與電力市場參與主體一致,電力交易與碳交易存在著復雜的依存關系。電力市場和碳市場同作為能源資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其目的都是促進我國能源以較低的成本實現清潔低碳轉型,二者具有強一致性關系且通過互相作用而彼此影響。對電力行業而言,火力發電必然伴隨著碳排放,需要統籌考慮碳排放約束與電力需求約束。同時低碳發展需要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進而產生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和定價問題,進一步影響碳市場和電力市場的交易機制。
       碳交易市場運行后,碳價會與發電成本耦合,促進我國能源結構向新能源轉型。主要從三個方面影響電力行業:
從電源側看,一是碳市場抬高了高碳機組的發電成本。據長城證券研究院測算,以30萬千瓦機組為例,對單機組在碳市場運行后的利潤進行測算,假設運行初期火電企業需要購買自身排放總量2%的配額,碳價為50元,則火電度電成本增加0.00082元,凈利潤約下降2.83%。二是后續納入碳市場的CCER將提升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的經濟性。全國碳市場未來會納入CCER,假設可再生能源項目申請CCER成功后產生的減排量100%轉化為配額進入碳市場交易,當碳價為50元,風光度電收入有望增加0.0408元。
       從電網側看,一是火電機組成本上升可能提升其上網電價。在目前銷售電價實行目錄電價、上網電價市場化的情況下,發電企業的部份排碳成本無法向用戶傳導,或會增加電網企業購電成本。二是電源結構的低碳化轉型,需電網企業加快整體電力系統結構改造,為可再生能源消納提供有力保障。碳市場的引入為可再生能源消納機制提供了市場動力,電網企業要提高電網與新能源的適配度,保障電力市場、碳市場和可再生能源消納市場的銜接。三是全國碳市場運行將有利于電網企業的業務拓展。電網企業的海量數據與樞紐作用可以為全國碳市場運行提供不可替代的基礎數據及平臺支撐,同時還可開展碳資產管理信息平臺建設,探索碳資產核查服務、碳資產金融服務等新業態,將碳資產業務和節能服務、配售電等新興業務有機結合,形成企業新的利潤點。
       從用戶側看,目前碳市場沒有直接影響,未來上海“碳普惠”推出后,將會推動用戶用能習慣的改變,比如增加分布式發電項目開發、低碳出行、有序用電等。
公司總部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徐東二路
電話:027-88933327
武漢華電科儀電氣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基地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金潭路2號
電話:027-88933327
  • 官網手機站
  • 微信公眾號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国产精品综合AV一区二区不卡,国产愉拍刺激视频在线观看,久久久久国产综合AV天堂
热99精品只有这里精视频 | 熟女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 日本亚洲一本线播放 | 久久精品视频重口 | 午夜久久福利小视频 | 亚洲国产区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