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88933327

聯系我們

如果您對我們產品有任何疑惑和問題歡迎撥打咨詢熱線

專家觀點 | 中美能源合作應“政經分離”

更新時間:2020-09-10   點擊次數:
      中美能源合作應當減少政治對抗帶來的不利影響。在當前環境下,應推動中美能源貿易的利益捆綁,在國家能源安全紅線下大幅度增加對美油氣進口。
(來源:微信公眾號“能源雜志”  ID:energymagazine  作者:于宏源)
       疫情疊加下的世界經濟不斷下行,催生了國際地緣政治斗爭暗流洶涌。受其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沙特、俄羅斯等石油生產國在2020年將會出現6.8%的負增長,而發達經濟體則為-8%,而美國更是出現了最大的季度環比-33%的經濟下滑。
       隨著全球大多數國家國內經濟下行,中美大國政治關系脆弱回暖進程被民粹主義、逆全球化、地緣政治因素所阻礙。國際社會均對中美大國博弈發展表示擔憂,特別是中美關系繼續呈現政冷經熱的局面。
“政冷經熱”持續
       盡管美方在疫情責任、香港、南海、知識產權、高技術產品、關鍵數據等領域持續抹黑或遏制中國,但是疫情下,中國2020年1-5月對美順差大幅度攀升,在全球貿易縮水30%左右的情況下,中國對亞洲順差為116億美元、對歐洲458億美元、對美國接近960億美元。
       因此,雖然2020年全年走向還不確定,但是如果中國可以為國際資本創造熱點,加上疫情后中國制造業優勢凸顯,中美兩國貿易結構仍然會維持在較高水平。如果短期紅利增加,持續推進西方資本流動,也可以構成長期中美經貿關系緊密發展,形成美國等西方資本短期逐利性和中國持續政策紅利結合的局面。
    因此盡管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中美關系和大國綜合國力博弈復雜性增加,在低油價、后疫情和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大國貿易結構、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和全球貿易中樞紐位置仍維持穩定發展。世界各國都期待中國引導全球化發展、穩定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和貢獻全球公共產品。
隨著“東升西降”的全球政治經濟版圖發生變化和能源結構加速轉型,中美兩國圍繞全球能源的產業政策、價格機制、治理體系、地緣政治經濟博弈等都在加劇,全球能源治理體系正在步入新時代,特別是中美兩國能源安全合作受到更廣泛的關注。
遵循市場理性邏輯
       中國和美國位列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國,疫情之前,能源合作是中美重要合作領域,中美能源合作可以降低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促進中美能源技術全面合作,緩和美國政府在經貿議題上對中國的不滿,促進美國產油州對華友好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盡管中美經貿摩擦一度升級使得兩國在能源領域的正常合作受到了明顯波及,但是隨著中美第一階段協議達成,兩國進出口投資項目有望啟動、擴大美國能源進口規模的商業與基礎設施準備不斷發展。
       因此,能源合作和能源貿易應該獨立于地緣政治因素考量,通過市場理性邏輯發展中美能源貿易,以此來推進充滿不確定的全球政治格局發展早日恢復平衡。
從全球能源體系演變來看,能源體系本質上是一個以市場為基本平臺、以契約精神作為基本守則的經濟框架。盡管政治行為體能夠以政治或外交為理由,通過經濟或貿易手段,對國際能源市場形成扭曲造成價格和供應的短期波動,導致其他行為體的短期經濟福利減少和能源體系的失衡,但就長期宏觀走向而言,其他政治或經濟行為體則會采取應對舉措,減少自身經濟福利的損失,使能源體系重新走向均衡。
      在疫情疊加的低油價周期沖擊下,主要油氣生產國國家資本主義政策加強,特別是美國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實際上加強了美國油氣大企業的壟斷能力。美國也加大了對全球油氣市場議價博弈的影響能力。
       2020年3月,由于俄羅斯拒絕屈從于沙特阿拉伯的意愿,導致油價震蕩。俄羅斯與歐佩克的協議破裂,未能延長減產達成協議,導致石油價格陷入混亂。因此,俄羅斯以油氣為地緣政治博弈工具的意圖在下降。而當特朗普政府進行油價斡旋,呼吁減產以緩解供應過剩時,主要生產國都予以支持,并達成妥協。2020年4月“歐佩克+”與俄羅斯的談判從戲劇性失敗到妥協達成,這意味著美國在全球能源市場游刃有余,而且可以對全球能源博弈帶來沖擊,美國在油價博弈方面的話語權明顯增加,并推動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共同應對全球低油價挑戰。
       從小布什、奧巴馬到特朗普政府,美國都在力圖實現全球能源領域的地緣大國和全球治理大國的雙重領袖地位。如低油價震蕩極有可能會引發例如石油工業和相關企業的沖擊、中東政治經濟社會穩定、全球能源格局的變化以及其他聯動效應等風險和危機。在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展開石油價格戰后,能源行業落至創紀錄的低點、交易暫停、開支削減,導致原油和股票價格呈螺旋式下跌,原油市場震蕩也導致國際石油投資者拋售原油資產,并帶來市場恐慌和沖擊油氣企業的股價,中石油、中海油以及中石化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的股價都出現下跌。
而中國正面臨以過高對外依存度和能源金融風險為代表的全球能源體系失衡風險,以及進口通道風險加大和節點地區動蕩等地緣安全等挑戰,中國的能源安全不僅僅是能源進口多元化,也在于能源金融、石油美元和定價、全球石油基礎設施和通道公共產品、能源治理等方面,而在上述方面,中國亦需要與美國合作,在促進本國能源安全的同時,為參與貢獻和引領全球能源治理體系做貢獻。
      疫情后中美能源貿易關系將會面臨的新的窗口機遇期。美國能源需求將下降,生產和出口不斷擴張;中國能源需求將增加,進口也將增加,而能源生產將減少。即便存在重重大國政治博弈的不確定性,從市場邏輯來看,中美油氣能源企業勢必成為互利合作伙伴。
如何避免“政冷經冷”
       但是應該看到,全球能源合作交往中的地緣政治和安全維度將上升,當前世界安全問題呈現復合化與普遍化的特點,國家間地緣政治交往與經貿互動往來界限正在模糊,傳統政治安全和經濟交往界線已經變得模糊。隨著疫情下的“安全問題的普遍化”,反映到中美能源合作交往中,就呈現出政經不分和政冷經冷的可能趨勢,美國對中國潛在能源政治打擊更多會從價格、能源技術封鎖、審查中國資本對美國能源投資等展開。
       中美政治關系更會影響能源合作發展,如2018年以來中美經貿摩擦全面爆發后,兩國在能源領域的正常合作受到明顯波及,不僅中國自美能源進口規模驟減、對美能源投資重大項目全面擱置,而且兩國企業在核電技術轉讓領域的商業合作也明顯受限甚至被迫取消。特別是疫情下與巨大的中美貿易順差形成對比,中國在2020年上半年度僅僅進口約2.5億美元美國原油,其中從沙特和俄羅斯則各為150億美元左右,中美油氣貿易的規模有待進一步提升和發展。
       研究表明,中國擴大美國能源進口規模完全具備商業與技術可行性,理論上能有效降低美國對華敵意和不滿,會發揮一定積極的作用。然而,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美國大選、逆全球化和民粹主義等都會讓整個中美關系和中美能源合作的走向出現逆轉。
為此,中國可以繼續通過中美貿易談判為契機,擴大中美能源貿易關系促能源地緣政治雙贏。中國應該繼續推動中美能源貿易的利益捆綁,在國家能源安全紅線下大幅度增加對美油氣進口,無論面對怎樣的國際政治局勢與國內外經濟環境、無論是基于短期還是長期考量,中國政府都需要大力推動中美能源合作取得更多進展,中美兩國企業在貿易與投資領域的合作有助于帶動美國國內就業、降低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對于緩解兩國日益緊張的政治關系有一定幫助。
       長期來看,加強中美能源合作應該和亞太能源資源合作相互聯系,通過能源環境合作來緩解因南海引發的地緣安全緊張趨勢,通過解決東亞地區經濟快速發展與能源需求短板的矛盾,通過共同解決亞太能源供需分離矛盾,來共同擴大中美在亞太地區的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化解地緣不穩定因素,以政經分離的能源合作發展,來最終實現政經發展的新型中美大國關系。
公司總部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徐東二路
電話:027-88933327
武漢華電科儀電氣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基地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金潭路2號
電話:027-88933327
  • 官網手機站
  • 微信公眾號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国产精品综合AV一区二区不卡,国产愉拍刺激视频在线观看,久久久久国产综合AV天堂
日本欧美动漫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一道丝袜国产一区高清 | 五月花国产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中文久久精品人人爽 | 中文字幕酒后影院 | 亚洲日本成本人动漫 |